查看原文
其他

又发生篡改志愿!同窗作案!专家:犯罪成本低,填报系统存漏洞


“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提名”

高考承载着很多人的梦想

是改变命运的重要转折点

填志愿也是至关重要的选择


不过近日,

浙江、河南却接连发生了两起

恶意填报、篡改他人志愿的事件

引发舆论关注


1

浙江天台县,陈某因自己成绩不好怕被取消,篡改3名同学高考志愿,陈某被行拘10天,幸运的是,浙江省考试院已恢复三名同学志愿。

2河南中牟县,乔某某因与同学刘某某发生过矛盾,对刘某某的高考志愿进行恶意填报,乔某某被依法处理,但不幸的是,刘某某志愿无法修改。  



自己没考好,竟篡改3个“好哥们”高考志愿


日前,今年参加高考的张某想看一下自己的志愿填报情况,登录浙江省高校招生志愿填报系统后,发现上面的志愿并非自己填报的志愿,被人篡改了。高考志愿填报在6月27日下午就已结束,张某要想修改根本不可能。于是张某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两位要好的同学鲍某、汤某,鲍某、汤某两人上网查询,发现他们的志愿也被人篡改了。3人随即向天台县公安局城南派出所报案。



接到报案后,警方立即组织民警展开侦查,很快锁定了嫌疑人陈某。7月4日下午,经过追查,陈某在家里被传唤到派出所。


据陈某向警方交代,他与张某三人是高中同学,关系一直较好。成绩揭晓后,全班的同学于6月26日回校填报志愿。在老师办公室时,老师将他的成绩和张某、鲍某、汤某进行比较,称这3人成绩较平时提高了很多,但他却只有300多分,可能是全班垫底。


在此情况下,陈某利用知道张某、鲍某、汤某三位同学身份证号码和登录高校招生志愿填报系统密码的便利,在6月27日下午高校志愿填报结束前,使用手机登录高校招生志愿填报系统,先后将张某、鲍某、汤某三人的高考志愿篡改掉。


陈某称,他改了同学的高校志愿后,内心非常惶恐。6月29日,他再次登录高校招生志愿填报系统,试图把张某三人的志愿改回来,但因早已过了志愿填报截止日期而无法修改。知道自己闯了祸后,陈某不敢跟其他人说。


查明事实后,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根据后台记录恢复了张某、鲍某、汤某三人的原始高校志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九条第(三)项规定,天台警方依法对陈某作出行政拘留10天的处罚。


曾因琐事发生矛盾,恶意填报对方的高考志愿



7月1日,中牟县考生刘某某登录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服务平台,准备填报高考志愿,发现自己的本科一批、二批志愿已被填报,并已被连续修改2次,无法再做修改。刘某某立即向当地教育招生部门说明情况,并在工作人员指导下报警。


其间,教育招生部门与公安机关及考生本人保持密切联系,了解案件进展情况,做好考生情绪安抚工作。经公安机关查明,因考生刘某某与同班同学乔某某在校期间曾因琐事发生矛盾,乔某某在看到刘某某的高考填报志愿账号及密码后,于6月30日登录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服务平台对刘某某的高考志愿进行恶意填报。目前,公安机关正在依法依规处理中。



让人心痛、甚至愤怒的是,

这两起事件,都是同窗所为!


那么,恶意填报或是篡改他人高考志愿,应该承担什么法律后果?相关处罚是否“过轻”?又该如何加强防范,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呢?


犯罪成本太低

2011年,安徽省37名高考生志愿被篡改;2012年,河南周口14名学生志愿被改,第一志愿均变成山东某职业学院;2014年,江西3名考生志愿被老师篡改……其中,受到广泛关注的要数2016年山东连续发生的两起篡改高考志愿事件。其中的一起案例,作案者因篡改了四位同学的高考志愿,还被当地法院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判刑7个月。篡改他人高考志愿是否构成犯罪?可能涉及什么罪名?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岳屾山:

没有就单独的一个篡改高考志愿行为来做规定,而是说它是通过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这种行为来实施这样一个犯罪,如果说是符合犯罪构成的话,要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来追究责任了。篡改高考志愿这种事,它并不是一个非常普遍的事情,它挺极端,很少的一种个例。对于这种个例的话,一般不需要通过单独的立法来进行规制,都是按照现有的法律规定里面的内容对它来进行规制。


最重的因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获刑7个月,最轻的只能不了了之。此次篡改3名同学高考志愿的浙江台州学生陈某,被警方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拘留10天。这一结果被很多网友质疑“过轻”,担心起不到惩罚当事人和警戒他人的目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篡改高考志愿的犯罪成本较低,相关法律的缺位或许也是近年来该类事件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熊丙奇:

从现实情况来看,因为涉及者都是学生,有人担心,这个学生的前途也受到影响,因此,往往就是采用两个处理办法,一个就是如果篡改志愿产生了严重的伤害后果,那么就是要追究责任,追究刑责。但是往往这个事情出来之后,往往当地教育部门,还有大学采取补救措施,因此也没有产生所谓的具体伤害后果,因此,往往也就从轻处理了。所以说有些时候就是由于这种特殊的高考问题,因此往往就会在这些方面网开一面,反而就是助长了这种以高考为名的违规违法犯罪。


报志愿系统存漏洞


其实,类似篡改考生高考志愿的事情,早已不是第一次被曝光了。近年来,多地都发生了考生高考志愿被篡改事件,其中既有个别教师为谋利益,篡改考生志愿;也有同窗好友出于个人目的,篡改同学志愿;还有社会人员利用黑客技术,破解志愿填报系统修改考生志愿。


相关部门再度提醒,考生要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妥善保管个人登录密码。


河南省招生办公室新闻发言人陈大琪:

每次填报、修改或浏览完志愿后,务必点击‘退出’并关闭所有填报志愿期间打开的浏览器窗口,以免他人进行不利于考生本人的修改和信息收集。


屡屡发生的高考志愿被篡改事件,也或多或少折射出当前高考志愿填报环节中存在的隐患,特别是防篡改方面存在风险与漏洞。在熊丙奇看来,避免学生“被志愿”,技术防范也应该增强。可借助人脸识别、指纹识别、信息绑定、密码问题保护等技术手段,增强志愿报考系统的严密性,为志愿的填报添加一道“技术防线”。


熊丙奇:

要加强志愿填报系统的稳定性,基本上要求学生不能简单的靠密码和帐户信息去登录,他必须有一个验证的过程,这个验证要求你本人手机验证,要验证码,加强他的安全防范。以前有的时候都有一个用户名和一个密码,有的学生就会猜出你的密码,那一定会出现这种安全的漏洞,那就导致了很容易被别人进行篡改。这就要求必须有安全意识,必须保护好自己的账户和密码,不要交给别人来处理这个事情。


请考生们切记!

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个人登录密码一定要保密!


来源 | 中国之声、澎湃新闻、文汇报

编辑 | 袁毓菁

 

温馨提示

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我,长按下面的二维码!

往期精彩回顾

企业老总网上猥亵11名女童,被上海法院重判,法官告诉你法律容忍度


这位老爷叔是来搞笑的吗?居然开着孙子的玩具卡丁车去上班……


上海海洋大学原副校长李延臣贪腐的背后,朋友圈就是赤裸裸的利益圈


司法鉴定“黄牛案”开庭,一鉴定人出庭受审,揭秘买断理赔“一条龙”


上海又发生乘客殴打公交司机事件,网友看了视频气炸! | 附视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